臺灣新創Lawsnote以法律科技(LegalTech)為發展核心,2016年正式上線法學搜尋引擎,透過科技的力量,改善過往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的缺失、節省法律工作者查找資料的時間,其服務陸續獲得外界好評。
四年走來,這個由郭榮彥Barry 所帶領的團隊,當初為什么選擇投入充滿未知的創業之路?又是如何一次次拆解各個階段的創業難題?在訪談過程里,他娓娓道來。
當保守法律遇上創新科技
成為創業家之前,Lawsnote 共同創辦人郭榮彥的身分經歷了多次轉換,我之前是念臺大農業化學系,畢業后當一名專利工程師,但工作內容僅止于前半段的專利申請,無法參與后面主張權利、專利授權等流程,那是律師的職責。因為渴望參與一個專利的完整生命周期,他到臺大法律系夜間部報到,就這樣一口氣考上了律師。
一開始當然就做專利律師,但過幾年內心又開始不安定。Barry在執業過程中發現,盡管律師講求專業和效率,但四周總是充滿繁瑣、重復性高的工作內容,浪費太多不必要的時間。有一次我在寫訴狀,光是把裁判書的內容復制貼到我的訴狀中,過程中就耗費許多時間調整,真的非常痛苦。他進一步解釋,法院文書系統至今仍然采用編輯器PE2的判決書格式,每經過28個字元就會自動跳行,不僅拖延編輯時間,也帶來很多操作上的困擾。
反正我原本就是工程師嘛,那時候自學程式、寫了一個簡單的小工具,希望能改善判決書的排版。創辦人分享,當時除了自己使用小工具之外,也另外在ptt律師版分享給其他同業,意外引起律師圈的回響;而這次經歷也促使他思考:科技能夠改變法律之可能性有多少。
2016年推出法學搜尋系統:收費才能夠繼續存活
在外界看來,Lawsnote正往好的方向發展,但郭榮彥坦言,創業過程并非一帆風順,而是適時調整方向才能有今天的成績。
創業后第一個月,我們馬上推出第一版服務電子筆記法典。原本以為筆記電子化符合法律人的需求,沒想到服務上線之后使用狀況相當不理想,一個月內使用者持續下降,只能失敗收場。郭榮彥繼續說道:當時不斷思考接下來要做什么樣的產品?而我們觀察到法學界存在已久的痛點-傳統的法學資料檢索系統。
當時,服務市場近20年的法源法律網,其法學資料內容龐大、近乎完整,臺灣所有律師都使用同一系統,但在資料搜尋操作上卻不太容易。使用上,律師必須先確認自己要找的裁判字號、年分、法院層級和地區,才能夠找到相對應的判決,簡單來說,查詢條件必須和符合查詢條件一字不差。
就像是1995年Yahoo 剛推出的第一代搜尋引擎:沒有排序概念、以黃頁資料庫方式呈現。郭榮彥舉例說明,有鑒于此,Lawsnote 試圖比照Google 的網頁排名,開發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法學搜尋系統。
為了呈現排序結果,我們應用深度學習辨識法律詞匯,再運用演算法計算判決中的用字邏輯、依照法律人的思考模式呈現關聯度排序。他說道,經過統計,多數Lawsnote使用者在前三頁就可以搜尋到需要的資料,節省75%的搜尋時間。
另外,團隊搭配模糊查詢(Fuzzy Searching) 的技術,針對資料庫中的文件內容進行近似字串比對,讓使用者不用輸入精確的字串就能找到所需資料,再根據相關程度排序之功能,進而協助使用者擴展查詢范圍。如此一來,使用者僅需要輸入特定關鍵字(法院審級、案件事實、涉及條文),就能同步查詢所有相關資料。由于使用者體驗的大幅提升, Lawsnote 使用人數開始快速成長,服務推出三個月后活躍用戶數即超過1萬人,并在一年內成長三倍。
過去,Lawsnote 所提供的搜尋服務都是免費的,但受限于團隊營運所需的現金流壓力,他們開始將服務商轉、采付費訂閱制才能夠繼續存活。郭榮彥回憶收費前夕,內心非常忐忑,擔心客戶流失、擔心這是否為正確的決定,所幸初期的訂閱費讓公司得以繼續成長,后續兩年也不斷增加轉換與拓展客群。Lawsnote 憑借著高精準度的關聯性搜尋、直覺的操作模式與各種貼近使用者需求的功能,終于能在法律界取得一席之地。
2018 年,團隊損平??腿撼寺蓭熞酝?,Lawsnote 也將服務推進法務部調查局、安侯建業、資誠、統一企業、“中央”研究院等400家客戶。創辦人補充:法律科技的概念比較新穎,所以使用者偏向年輕族群,譬如40歲以下的律師大約占60~70%。
雖然現金流已經足以讓公司營運,但成長的挑戰卻未曾停止。2019 年Lawsnote 面臨可預期的營收天花板,團隊轉型勢在必行。
轉型成為To B的法律科技方案解決公司
下一步該怎么走?創辦人自問,與當初從0 開始創業相比,這次必須在既有的產品包袱下開出新的產品線,是一份截然不同的挑戰,團隊今年(2020年)計畫開拓新的市場-增加企業端產品線,期盼轉型為To B的法律科技方案解決公司。團隊也為此計畫募資Pre-A 輪3000 萬臺幣。
郭榮彥表示,搜尋的任一項技術都可以獨立成為新的應用,例如為金融業提供法遵科技(RegTech) 服務,將繁復的流程自動化、提升監管效率,銀行法規遵循人員每天都要維持法規變動控制。如果能夠結合Lawsnote的法學搜尋系統,一旦某條法規修正,系統就會立刻通知法遵人員:與貴公司哪一條規范相沖突、有修正之必要。目前正與六家企業進行概念性驗證(POC, Proof of Concepts),創辦人評估,此項服務不太可能變成標準化的產品,頂多是模組的方式呈現。
另一方案則是幫企業進行契約分析,因應大部分的科技公司需要處理各種契約,Lawsnote提供契約分類、判斷、結構化及審閱等自動化服務。
除此之外,仰賴法學搜尋引擎背后的豐富資料庫,為104人力銀行提供免費勞動法令搜詢、協助一般民眾尋找合適的律師、以及提供法實證研究(“中央”研究院法實證中心、臺大法律系)與法學資料探勘(KYC犯罪紀錄查詢、融資對象法律糾紛歷史報告)等技術支援。
四年心路歷程:永遠會有更難、更大的挑戰
從原本的四人核心成員,到如今的12人團隊,Lawsnote遇過與其他新創團隊類似的問題,在服務決定收費的前幾個月都睡不著覺,好不容易商業模式穩定下來了,又開始面臨營收天花板的壓力。
明年你的市場在哪里?你還可以做些什么?郭榮彥分享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,其中也曾質疑過自己是否有帶領公司的能力。但可以看見的是,目前為止,Lawsnote從每一道難題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答案,睡前的焦慮與睡醒改變世界的動力,兩者反覆地交替在這四年來的每一天。一邊希望探索更大市場的野心,一邊小心翼翼的盯著現金流,至今仍然希望探索更大的市場。創辦人如此說道,永遠會有更難、更大的挑戰,但每一個階段的成長與視野拓展都讓我興奮不已。
創業快問快答
Q: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?您會如何回應?
你是律師為何跑來創業?
A:因為律師圈不缺我一個律師,但法律科技不能沒有我!
Q:就目前市場狀況,您認為貴公司服務的競爭優勢為何?
在法學資料的處理、分析和應用專精到最頂尖。
Q:要達到下一步目標,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?
足夠的人才。
團隊資訊
公司名稱:七法股份有限公司
成立時間:2016/3/25
產品名稱:七法法律科技解決方案
上線時間:2016/7/1
結合人工智能與法學,律師創業打造法學界Google
除了高度的法學素養,以及出色的邏輯與歸納能力;對法條、判例和函釋的熟悉度,往往也是律師能否制訂出完美合約、在官司中克敵制勝的重要關鍵。法學知識可以透過不斷進修來累積,邏輯與歸納能力也可藉由訓練來補強,但想在有限的時間內,更有效率的找到適切的參考或輔助資料,往往就需要借助機器與系統快速且大量的資料處理能力。
臺大農化系畢業的郭榮彥原本是位專利工程師,因為工作上的需求及自身興趣,他開始研究法律,并順利拿到律師執照、開始執業。但這一般人眼中相對安穩的律師工作,并不足以改變郭榮彥喜歡挑戰未知、解決難題的性格。
之前當律師時,用了傳統的法學資料搜尋系統后,有時還是必須回頭用Google 查詢,因為不管是介面的便利性,還是搜尋結果,兩者都有落差。為了解決查詢法律資料的困擾,郭榮彥決定自己打造一個在使用上更簡便、更有效率的資料庫。于是,繼工程師、律師之后,人生軌道再度轉彎,他踏上了創業之路。
創業本身也是一門學問
法學資料庫的運作原理,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機器學習(Machine Learning)的技術,將大筆資料、數據加以分類、分析,再根據不同的目的,提供給使用者。以產業的角度來說,正是現下最熱門、眾人寄予厚望的AI應用,但對郭榮彥而言,他的初衷是創造出一個真正能為使用者解決問題的產品,如何歸類不是太重要。
然而,不管郭榮彥在法律上做了多少鉆研,要打造一個法學資料庫,絕對需要軟體工程師相助。于是,他邀請身為工程師的高中同學謝復雅(Rical ) 和謝旺睿(Ray) ,再加上有法律背景,后來轉做UI/UX 的學妹王ㄧ芹( Lafy ) ,組成四人核心團隊。
對首次創業的人來說,眼中通常是滿滿的理想和希望,郭榮彥也不例外。對產品的美好想像,讓他忽略了路途中可能出現的阻礙。為了讓創業過程可以更聚焦、更有系統的解開一道道難題,在謝復雅和謝旺睿這兩位曾進駐AppWorks創業加速器、接受輔導的創業前輩建議下,Lawsnote也申請、加入了AppWorks創業加速器(AW#13)。
竭力打造法學Google
因為是完全針對自己的痛點所設計的產品,在描述特色時,自然也多了一份篤定。郭榮彥解釋,Lawsnote 和其他法學資料庫的最大差異,在于它的介面沒有那多不勝數的選項,使用者不需要勾選類別、法院,也不用耐著性子填寫時間、字號,一如Google 的用法,只要把所有相關字眼當作關鍵字、一次輸入,系統便會開始搜索。
若再仔細深究,傳統法學資料庫傾向精準檢索,換言之,必須是完全一致的資料,系統才會將其顯示在搜尋結果中,搜尋范圍相對狹窄;而Lawsnote則能做到模糊比對,當使用者輸入關鍵字后,系統便會將所有相關、類似的資料提供給使用者。雖然Lawsnote沒有像其他平臺一樣利用大量的人工來整理資料,但取而代之的,它利用演算法,依照關聯度,將對使用者來說較有參考價值的資料依序排列,而這也正是律師們最喜歡的一個功能。因為傳統系統只是按照律師設定的條件,列出許多判決資料,律師必須一個個點開,從頭到尾讀完,才能判斷出哪些資料對他來說是有幫助的,但Lawsonte的系統會依照律師輸入的關鍵字與其他數據,判斷出那個律師最想知道的判決是哪幾個,再按優先順序列出。所以,律師們通??戳饲懊嫒齻€搜尋結果,就可以得到滿意的答案,而這個功能事實上也完全實踐了他們為自家系統設計的宣傳文案:致力于節省法律人的時間。
目前,Lawsnote的資料庫已經備有法院裁判、法規和函釋等公開的法學資料,雖然學者的著作期刊因著作權問題而無法完整收納,但就使用便利性來說,的確已經達到郭榮彥的理想。
世代差異形成的推廣障礙
不管產品再怎么好,都得讓市場買單,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價值。然而,當郭榮彥滿心雀躍地向潛在用戶介紹平臺功能時,卻馬上遇到一個巨大障礙:使用者的習慣非常難以改變??v然有部分律師很快就能接受Lawsnote 的運作邏輯,也覺得使用上非常方便,但法界中大部分的律師早已習慣以精準的字眼或設定來查詢資料,一時之間,較難接受把所有的設定都轉化成關鍵字的查詢方式。郭榮彥如此形容兩者的差距:如果使用者先學會Google,再接觸法學資料庫,對Lawsnote 的接受度相對就比較高;反之,就比較低。換算成年齡,這兩個族群的分界線大概是35 歲。也就是說,使用者是否是網路世代這件事,很自然的決定了他要選擇哪一個法學資料庫來使用。
面對這樣的困境,除了更積極的安排產品說明,面對面與潛在用戶溝通Lawsnote 的優點,郭榮彥和團隊也鎖定年輕律師,甚至是法律系學生加強推廣,讓這些使用資料庫習慣尚未定型的法律人,有機會了解Lawsnote 的便利,而在一開始就選用這個系統。此外,內容中充分顯露出同理心的EDM,也在多數律師的強烈共鳴下,得到了超過八成的開信率、五成的點擊率。
Lawsnote 在2016 年7 月正式上線,第一年每個月有約65%,亦即兩萬個法律人使用,是草創期的兩倍。2017 年9 月產品開始收費后,MAU (Monthly Active Users,月活躍用戶數) 進一步成長到3 萬人,創業剛滿兩年,Lawsnote 已達到損益兩平。雖然進度比預期來得慢了一些,但在了解市場之后,他們也更能針對使用者,設定適合的行銷策略,讓Lawsnote 更加深入法界。
好友的支持與堅持,讓Lawsnote 少走許多冤枉路
個性內斂、溫和的郭榮彥坦言自己并不是那么喜歡站在人群前面,因此,許多創業者或CEO 該有的特質,他都必須重新學習。
參加AppWorks 期間,Demo Day 前夕的Pitch 訓練,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。對Pitch 有了完整的概念之后,我才更能夠讓投資人或客戶了解我們的服務。除了AppWorks 三位合伙人的指點,包括同屆團隊給的回饋,也非常受用,他們讓我知道一個Pitch 該有的樣子。郭榮彥口中的Pitch,指的絕對不光是介紹產品這件事。想做好一個Pitch,你必須了解你的聽眾,從他最關心的角度切入,再進一步說服對方,它考驗的是一個創業者的觀察力、溝通能力,以及對自家產品的掌握度。
雖然Lawsnote 是基于自己的發想而成立的,能夠走到今天,郭榮彥對他的兩位工程師戰友滿懷感謝。我身邊沒有真正的創業者,真正在創業路上幫我很多忙的就是Ray 跟Rical,因為他們走過的那一段,對我來說反而是真正有價值的,而比任何人都愛Lawsnote 的Lafy,則是扮演了大家的心靈雞湯,有她在,這間公司就很歡樂。
盡管是相識許久的高中同學,過程中,四個共同創辦人還是會為做法或想法上的差異而有所爭執,最后,常常是謝復雅和謝旺睿根據過去的創業經驗,給了郭榮彥很多提醒。舉例來說,網站剛架好時,雖然郭榮彥也知道必須先將這個MVP (最小可行產品)推出市場、測試反應,但內心還是十分掙扎,總覺得東西不夠好、不是推出的時候,后來,還是在謝復雅和謝旺睿的強烈堅持下推出了。但也因為他們勇敢推出了這個不夠成熟的產品,才得以累積許多使用者的回饋,作為修正的參考。
而當郭榮彥推廣業務受挫時,為了怕影響團隊的工作氣氛,一開始總是自己悶在心里,任憑痛楚加劇。直到有一天,他對伙伴吐露心聲,并從三人的反應得知,在創業過程中,這樣的低潮其實再正常不過,他才逐漸放松、重新振作。這就是為什么創業需要的是一個團隊,而不是一個人。你不用覺得所有不好的事情你都得自己背下來,事實上其他人也需要知道這些事,才可以做好應對的措施。郭榮彥心有所感的說。
相異于大部分CEO 以能力和經歷作為招聘員工的標準,郭榮彥更重視團隊伙伴的個性。我們都很低調,不喜歡炫耀,但我們的求知欲都很強,即使跟工作無關的事,我們也很喜歡去學習。在Lawsnote,團隊成員每天一起吃午餐,不僅在工作上相互扶持,在情感上也是彼此的支柱。我很重視創業的初心,賺大錢固然很重要,但當一個好人更重要,我不會為了要成就什么,而違背自己最初的信念,你是怎么樣的人,自然就會吸引同樣的人跟你在一起。雖然郭榮彥嘴??上說著創業最大的痛苦,就是休假時也是滿腦子工作,但事實上,Lawsnote 儼然已經成了他人生的實踐,而非只是一個單純的Business。
目前全臺只有一萬名執業律師,市場乍看之下非常有限,但郭榮彥認為,資料庫的發展空間比我們想像的要來得大:不只是律師,會計師、人資都有法規搜尋的需求,企業的內控內稽系統也可以根據這樣的技術去執行。面對未來,郭榮彥非常樂觀。在他身上,我們看到了創業者的堅毅和勇氣,而Lawsnote 則讓我們預見了人工智慧的美好與未來。